新华财经北京7月24日电(记者沈寅飞)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县域经济不仅是城乡融合的关键纽带,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当前,中国县域经济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如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认为,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单元。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县域经济需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亮眼
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时代要求下,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GDP由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8.3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县域二产增加值达40%,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
特别是百强县,以其突出的经济表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赛迪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二产增加值占比达3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充分展现了其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的双重优势。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说,县域经济是整个大都市、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发展的最基础环节,也是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枢纽环节。
赛迪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说,县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主阵地。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单元。
报告发现,在县域经济中,千亿县作为县域经济的“塔尖”,其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全国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这些千亿县以全国1.3%的陆地面积和4.8%的城镇人口,贡献了7.8%的GDP和6.3%的公共财政收入,经济密度和效益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准千亿县(GDP超900亿元)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过100个,显示出县域经济强大的发展后劲。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的基地和支柱。全国特色中小企业集群中超七成扎根在县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认为,如今专精特新“小巨人”有四成在县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也有很多分布在县域经济,他们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坚和枢纽。以这些优质企业为骨干,进一步向县域经济里的中小微企业开放生产要素,推广自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培育更多的县域里的中小微企业形成资本相融的紧密共同体,逐渐形成大中小、上下游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县域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指出,尽管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显示,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仅3席,区域差距悬殊。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发展质量上。江苏省在前50位及后50位百强县数量上均占据明显优势,而湖北、四川等省的百强县则主要分布在后50位,头部县域能级偏弱。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也不容忽视。虽然百强县二产增加值占比达30%,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
报告认为,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县域发展过程中的十大关系。包括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县域和城区、强县和富民、招商引资和公平竞争、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人口流失和消费扩容等十大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赛迪顾问副总裁余德彪说,“大部分县的产业还是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质生产力,其实占比还是小。”这种产业结构在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时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特别是在沿海地区,产业链重组对县域经济造成冲击,亟需通过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李毅中认为,“内涵式发展”“存量提质增效”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适用。国有企业要继续发挥优势,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以至于外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去有序的双向开发供应链和产业链,合作共生。
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面对挑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县域经济需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量的实践表明县城和县域现代产业体系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源。”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尹成杰认为,我国提出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这三大战略,统筹三大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城乡融合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加快推进上述战略的实施,推进城乡融合的发展。
对于县域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乔标认为,首先,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县域要结合实际,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还要科学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提早布局和找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第二,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找准制约科技产业创新的关键点和痛点,探索科技创新、要素流动、成果转化的新模式,营造创新生态,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的堵点,以科技创新赋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强县与富民相统一。要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的全面振兴,加快产业升级城镇发展,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带动实现共同富裕。
报告指出,“十五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省级统筹,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特色化发展;二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三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强化县域节点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五是持续推进扩权赋能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倍享策略-怎么下载杠杆炒股平台-股票配资论坛网-如何炒股配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