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小梨和
编辑|黄毅来了
7月15日,《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至今仅播4集便拿下收视第一的成绩,热度与口碑双丰收。
更让人关注的是,不少观众将其与《觉醒年代》相提并论,认为它终于接棒了“现象级革命剧”的气场。
同样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同样以鲜活的人物和热血的叙事打动人心,《浴血荣光》究竟凭什么能成为与《觉醒年代》一较高下的新标杆?
01
2021年,《觉醒年代》横空出世。
因为题材严肃的原因,这部剧并没有在刚开始就打开知名度。
但是等到收官时,它在各大视频平台播放量就累计超过十亿次。
可谓是用口碑带动收视率、低开高走的典范。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为起点,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终点。
串联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关联的历史节点。
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真正让历史上、书本上的人物活了过来。
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共鸣。
如李大钊深入底层观察疾苦、陈延年兄弟为信仰牺牲、赵世炎等青年学子的热血。
这些故事让观众感受到 ,“觉醒”不仅是思想的转变,更是用生命践行理想的过程。
作为群像演绎的典型,他把故事中每个人的形象都立了起来,而专业演员的表现更是为这部剧增添了一分滋味。
像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从狂傲不羁的杂志主编到坚定的革命者,通过时而锐利,时而疲惫的眼神表达、演讲时的激昂手势展现人物的复杂性。
尤其是“北大红楼撒传单”的戏份,将理想主义的炽热演绎得极具感染力。
而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则是以温和的语气、沉稳的步态塑造出一副“忠厚长者”的形象。
他在“送别陈独秀”时的沉默、“宣讲马克思主义”时的恳切,都让“守常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鲁迅、辜鸿铭等等角色,也都深刻践行了“以人物立骨、以细节动人”的思路。
因为角色出色的演绎和剧情的过瘾,超过80%的观众给《觉醒年代》打出五星好评。
更是有人将这部剧冠以“国产历史剧”天花板的名号。
当我们还在感叹一部历史革命剧竟然有如此的魅力的时候,另一部与它同题材的电视剧《浴血荣光》悄然而至。
02
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1927年至1935年间的中国革命历程,从历史上可以说是《觉醒年代》的续集。
但是相比于《觉醒年代》思想上的波涛汹涌,这部剧更多展现的是现实中的奋斗。
剧中着重呈现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苏区反“围剿”、血战湘江等情节。
这些情节个个精彩卓异、刺激非常,无论哪个单拎出来都是大场面。
比如南昌起义作为是整部剧燃情开篇的重磅章节,起义之时瞬间打破了夜的死寂。
枪声、喊杀声、爆炸声交织成一片,火光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猛然蹿起,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刺刀闪烁着寒光,拼杀声震耳欲聋。
这些镜头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紧张、血腥与恐怖的的氛围,也直接奠定了这部历史剧的沉重感。
从目前的口碑来说,观众认为演得非常真实,让人身临其境。
最关键的是,这种紧张刺激的带入,打破了主旋律电视剧说教的刻板印象。
给观众一种真的跟着历史人物重新经历一次历史事件的感觉。
而这让人不得不感慨导演组和演员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作为一部严谨的历史剧,导演组的追求只有一个,“力求完美复刻”。
为还原“古田会议”的场景,导演组多次实地走访古田会议旧址,对照历史照片复刻会场布置,小到桌椅摆放、煤油灯样式,都力求与历史一致。
同时为展现红军转战闽西、血战湘江等场景的真实感,导演组放弃棚拍,选择在福建、江西、河北等地的革命旧址或山区实地拍摄。
这些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剧组需克服恶劣天气和设备运输难题。
除了导演组,演员们也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甚至为了还原红军行军的艰苦,演员们主动“自虐”。
如饰演贺龙的侯勇在拍摄指挥作战戏份时,为展现角色的坚毅,主动要求在烈日下暴晒数小时,直到皮肤黝黑、嘴唇干裂,只为更贴近战场环境下的军人形象;
还有一些小演员们在拍摄期间集体减重,每天穿着粗布军装在山区徒步,来体验“食不果腹”的状态。
可以说,导演组的严谨和演员的精心付出,都为这部剧的出彩贡献了很大力量。
03
一部优秀的革命剧,不仅要还原历史,更要连接当下,这两部剧都做到了。
《觉醒年代》让我们看懂了“为什么出发”,《浴血荣光》让大家明白“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在剧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打仗,是为了让你们以后不用打仗。”
这句话和《觉醒年代》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两句话作为两部剧中的点睛之笔,都让观众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感受到“信仰”二字的分量。
如今两部剧能够拿来对比并非偶然。
因为他们都证明了,虽然革命历史已成过往,但是这段经历并非是多么遥远的故事,而是应该被每个中国人铭记。
当《觉醒年代》让陈延年路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当《浴血荣光》让观众为闽西红军的牺牲落泪。
真正的“现象级”电视剧从来不用靠流量炒作或偶像明星的支持。
他们仅靠着让观众感同身受,就能引得无数人“入坑”。
不知道未来《觉醒年代》会接着坐“历史剧天花板”之位,还是被《浴血荣光》稍胜一筹呢?
结语:
《浴血荣光》的诞生,让沉寂许久的历史革命剧再度活了过来。
“浴血”体现了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和艰难性,“荣光”则代表着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个名字既概括了剧中的主要内容,也表达了对革命先辈们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
但是更多的还是希望我们能知史、鉴史,让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荣光”在我们手里延续。
部分资料:
倍享策略-怎么下载杠杆炒股平台-股票配资论坛网-如何炒股配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