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钱佳滢 记者 仲茜)近年来,创新药赛道火热,作为生物制药的关键步骤之一,细胞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正如孩童成长注重营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同样需要精心配制的营养环境。其中,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就扮演了细胞“营养师”的角色,直接影响着细胞活率及产物。
聚焦无血清培养基、胎牛血清和鉴定试剂三大产品板块,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依科赛生物”)扎根生物医药上游核心原材料领域12载,致力于解决生物医药“卡脖子”难题,实现关键原料国产化。
“要做就做全球顶尖的产品、领先的产品,为更多企业和科学家提供高品质服务。”依科赛生物董事长兼总裁陈旭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聚焦“国产化+国际化”战略,公司目标成为全球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细胞培养工具领域的领军企业。
突破“卡脖子”难题 推动关键原料国产化
“伴随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科研与制药领域对高品质上游关键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但这些原材料曾长期被海外品牌垄断,几乎80%以上依赖进口,供应链风险高,成本也居高不下。”陈旭开门见山指出行业痛点。
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依科赛生物基于细胞生物学底层技术,自主研发生物医药关键原材料和科学研究试剂,目前拥有发明专利近百件。公司已上市的无血清产品包括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NK细胞无血清培养基、MSC无血清培养基、CHO无血清培养基及补料培养基等;牛血清产品主要为胎牛血清。
“最近两三年,我们的无血清培养基销量平均每年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陈旭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生物医药本身属于朝阳产业,从中长期来看也将加速向前发展,而公司选择聚焦的两种关键原材料,对科研和制药都至关重要,因此公司需要更快、更好地推进国产化。
据陈旭介绍,2023年至2024年,依科赛生物生产的无血清培养基助力12个项目获批中美IND(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包括γδ-T、TCR-T、TIL、通用型NK等细胞疗法。胎牛血清产品则依托中国、乌拉圭双工厂以及澳洲全球工厂,实现了血源溯源、病毒灭活等关键工艺自主可控,目前年产能达15万升。
“从血源把控、生产加工、产品制成、成品检测到成品入库、冷链运输、售后跟踪等全过程,我们的血清工厂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陈旭表示,公司每个批次的产品均会进行50多项的质量控制检测,不仅涉及理化、微生物检测,还包括特定的细胞生长及病毒检测。
深耕生物医药上游工具领域12载,依科赛生物目前积累了超过1万家客户,包括药明康德(603259)、恒瑞医药(600276)、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三生制药等国内头部生物制药公司及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覆盖基础科研、细胞治疗、抗体药、疫苗、CRO、CDMO等细分领域。
立足太仓生物港 加速拓展国际化布局
2013年,依科赛生物以上海为“圆心”,驱车三小时距离为“半径”,寻找研发制造中心的锚地。“当时我们大概需要几十亩地,最后选择太仓,除了因为毗邻上海,还有一大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店小二’式的服务。”陈旭表示,从买地、建厂、调试车间设备,到原材料进关、产品上市、人才支持等各方面,太仓都提供了全方位服务。经过十年发展,公司对太仓营商环境的认知已从“基础保障”升级为“创新赋能伙伴”。
港口赋予太仓的开放基因,与依科赛生物的国际化战略不谋而合。“郑和下西洋是从太仓刘家港起锚,先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种面向全世界的雄心和精神实际上也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感到,只有勇于参与全球竞争才能够练得一身内功,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尤其生命科学又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行业,更需要放眼全球。”陈旭说。
目前,依科赛生物已在俄罗斯、新加坡、土耳其、阿根廷等6个国家实现业务零的突破,并逐步拓展欧美和中东市场。
2017年,依科赛生物首次落子乌拉圭,建立MVDMART S.A.工厂。2023年,公司再度加码乌拉圭建设的血清第二工厂ARTICA正式投入运营,该工厂总投资约2000万美元。陈旭表示,乌拉圭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海外血源基地,未来将通过乌拉圭双工厂,辐射南美、服务全球。
在依科赛生物走出去的过程中,陈旭认为,太仓通过政策赋能、平台搭建、服务护航,为公司构建了从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到风险防控的全周期支持体系。他举例称,对于企业出海参加展会,太仓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组织与同在太仓生物港的企业组团出海。
当前,太仓正着力打造“太仓药谷”产业品牌。“顺势而为,乘风而上。作为在太仓扎根的一家企业,‘太仓药谷’迎来发展机遇,对我们一定会带来更多的赋能。我们希望充分利用好政策支持以及生物港的产业资源,把技术创新做好,把产能不断扩大,把产品质量做稳定,从太仓生物港起锚,驶向全球。”陈旭说。
倍享策略-怎么下载杠杆炒股平台-股票配资论坛网-如何炒股配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